“这样上色会显得更加自然流畅……”日前,在王府街道赵河村,一堂特殊的书画课开课了,“文艺村长”王凤娟同文艺志愿者们正在教村民作画,大家挥毫泼墨,通过书画交流,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融入作品之中。自从当上赵河村的“文艺村长”,王凤娟经常会来村里上课,向村民们传授绘画技巧,在她的带领下,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。
赵河村有声有色的书画课程是青州市大力推进“文艺村长”工作的一个缩影。为推动农村群众“精神共富”,今年,该市在王府街道、云门山街道、黄楼街道、弥河镇、邵庄镇5个试点镇(街道)17个试点村试点推行“文艺村长”制度,聘任有意愿的文艺工作者到村(社区)担任“文艺村长”,为村民开展课堂和实践教学,开展文艺辅导和各项活动。
“我们按照群众可选、‘文艺村长’可派的原则,实施试点村一村一策,充分对接群众的实际需求,问需于民,把合适的文艺专才推选给有相应需求的村,实现了文化需求从‘供给缺失’向‘精准配对’转变。”青州市文学艺术界党委副书记徐学静告诉记者,“文艺村长”们每年至少完成6次活动,通过“传、帮、带”,手把手地教、面对面地学,把优秀原创节目留在农村,也把文化的种子“种”到农村。
在邵庄镇马石西村,听闻“文艺村长”孙静函的书画教学班要开课了,村民马文才闻讯赶来,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,“我刚开始学习书法,听说村里有老师要来上课指导我们,特别开心,尤其是看了老师们的书画,都太好了,我要积极向老师学习,提高自己的水平,也希望老师以后常来村里指导。”
据了解,“文艺村长”驻村后,通过调研摸底,摸清所在村有参与文艺活动意愿的群众,结合自身特长,组建相应的文艺团队,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辅导培训,重点培育所在村的文艺骨干,不仅如此,“文艺村长”们还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引导更多文艺项目进乡村,在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,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。
“被聘任马石西村‘文艺村长’,是对我的信任和赋予我的责任,我和书画家联谊会的老师们会积极开展工作,制定好目标和计划,扎扎实实去实施,让马石西村真正成为文化知名村、文艺强村。”孙静函说。
17位“文艺村长”的出现正吸引、带动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文艺活动,让文艺变成人人都可参与、接地气的“家常菜”。今年,青州市正式启动“志愿者之城”建设,以第一批17位“文艺村长”为抓手,该市新时代文艺工作者“变身”为专业性强、人员众多、形式灵活的志愿者队伍,深入乡村、深入群众,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多样化文艺活动,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,培育优秀文艺人才,使群众实现了“从观众到演员、从客人到主人、从旁观者到参与者”的转变,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、聚力凝心。
“聘任‘文艺村长’活动,是青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拓展和延伸,真正做到了为百姓办好事、办实事,我们将充分发挥‘文艺村长’自身文艺优势,当好‘参谋员、组织员、辅导员、宣传员’四大员,以文艺的方式激活乡村资源,为乡村振兴绘制共富图景,为千年古城新崛起贡献文艺力量。”徐学静表示。(大众报业•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孙楠 报道)